最近各大群組、臉書等,

都在討論補習、超修後考上資優班,

這樣到底是真資優?還是假資優?

 

我在想也許補習,

剛好把孩子潛藏的資優能力開發出來也不一定!

前提是孩子想讓自己變得更強,

而不是家長揠苗助長,

硬是把積極度不夠的孩子放到資優班裡。

目前沒有明顯數據顯示去補習的孩子就能考上國中資優班,

 

例如我家二個孩子都上雙語幼兒園,

升上國小之後,因為劍橋英語是系統教學,

已經學了前面,後面不繼續上覺得有點可惜,

所以小學六年就繼續上所謂的 P 班,

這是補習英文的原因,當時並沒有想過考資優班的事。

後來一個考上資優,一個沒考上資優。

朋友的孩子們,上國小之後甚至是進了 S 班,

就是所謂的精英班,每天 4 個小時的英文課,

一整群在初試就沒過了。

語感在目前台灣的補習班裡無法得到補足。

 

但數、理方面也許補習可以得到效果,

可以請其他家長分享。

 

我家國小二年級之後就是留在學校的課後托育班玩耍,

托育班的下課時間,

孩子可以盡情的去操場奔跑玩耍,安親班不行,

托育班可以玩桌遊、可以參加社團,安親班不行,

孩子抱怨安親班一直在寫考卷做練習。

所以我家孩子和我約定不去安親班,但成績不退步。

每天只簽聯絡簿,孩子會自行完成作業,

我們不會幫忙檢查有沒有完成。

 

觀察自己的孩子很重要!

績優生願意花時間和資優的孩子一起學習沒有不好,

而且若能從資優生身上學到東西,就更好了。

 

前陣子數資班老師的訊息,

今年會考生中其中一個孩子,

月底要出發去日本讀書,

跟陳傑憲當初一樣。

 

他是體育班的棒球隊學生,

數資班又會打球。

 

真心佩服家長支持孩子的興趣。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了是誰送了一個魔尺給孩子,

在我們看來就是個簡單沒什麼變化的小玩具,

但意外的是弟弟總能把它折出很多花樣來,

弟弟從小就手巧度很好,有段時間很喜歡折紙。

 

我家姐姐小五的時候學會 3*3 的魔術方塊,然後教會弟弟,

之後姐姐陸續自學能完成 10 幾個各式魔術方塊就不再精進。

 

但弟弟後來不斷精進,可以完成大約 3~40 種魔術方塊,

有興趣的事可以一直持續做下去,為什麼沒在往上增加?

因為已經買到有點搞不清楚那個還沒買?

加上工作忙,孩子也忙資優班的事,

已經二年沒買新的。

 

國小的時候,和孩子約定,只要他段考成績好,

考完就會發新的魔術方塊給他。

越特殊的魔術方塊越貴,前前後後花超過 3 萬,

那種心情就像現在買長褲給他,

隔半年又短了,不在乎花錢,只希望他能繼續往上長。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我們那個年代,資優班是給績優生讀的。

有趣的是,現在進了資優班後,老師第一件事就是教孩子回家先跟家長宣導:資優不等於績優!資優是上天賦予的天份,但不一定能呈現在分數上面。

但我當初會考慮讓孩子去報考資優測驗,首先是因為他在學習上的熱情及反應出來的分數。

孩子進了資優班後,遇到的同學不敢說科科都利害,也真的極少聽到有功課成績不佳。

 

資優班學生,在原班的段考排名,雖然不是個個第一,

但都不會差到哪裡去,重點是班上排名前面的其他學生

幾乎都有補習,而資優生很多沒補習。

 

段考出題如果鑑別度不高,成績差異不大;

反之則能明顯看出資優生和補習補出來的不同,

這部份當某次出題特別難的時候,特別明顯。

數理資優初試,做的就是篩出這部份的差異,

有些國小沒教過的題目,能想辦法運用各種方法,

有那種就算腦筋打結也要解出來的企圖心。

 

大家對資優生的成績要求,

是校排前 100 內?校排前 50 內?

校排前 20 內?還是校排前 10 內?

會考成績應該要考上前三志願?還是一定得考上 50

 

很多家長覺得沒進入資優班一樣考上第一志願,

所以資優生沒什麼啊!

其實根本搞錯重點,

考進資優班從來不是因為資優課程能保證將來的「會考」成績。

 

資優生如果願意下功夫在課業上,大多能事半功倍。

 

身邊曾是建中生的親戚,

他說當初國三閉關一年,補習、補習、再補習,

所有娛樂都停掉,最愛的漫畫、小說、電視都不看,

才考上建中。能考上建中成績會差嗎?謙虛吧!

 

但他說當時遇到真正利害的建中資優生,

玩的時間比別人多,社團、校隊什麼都參加,

讀書的時間比別人少,

考卷發下來很快寫完趴桌上睡覺,

分數比別人高,氣死一堆花大把時間讀書的。

 

我家高二的一般生,有時回家抱怨現在學的數學有多難....

國三的資優生讓她把題目寫在白板上,

左看看,右看看,就用他自己的方式把答案算出來,

弟弟氣死姐姐的戲碼常常在我家上演。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資安排:科教館、機器人、航太館、密室解題

 

英資安排:桃園青少年體驗園區、爬樹、城市探索,小學帶營隊,國外姐妹校交流。

 

有些忘了。

 

國中課程為了考上好的高中,一直讀、一直背、一直考,

說多無趣就有多無趣!!!

 

而我當初只是希望孩子能在無聊的國中階段,能找到些樂趣。

 

在校生活變有趣了,孩子很忙,但樂在其中,交了很多頻率相近的好朋友。

 

前二年,玩得比別人多,去學校的時間也比別人多,所有的付出,相信都深刻的刻在他的記憶裡了。

 

雖然從一開始老師就告訴家長,也一直讓學生回家跟家長說:資優 績優,

但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

 

轉眼要畢業了,這三年來的所有學習養成,將在 68 天後和其他學生一起共赴考場,在會考上一較高下。

 

花在讀書上面的時間少,唯一信念就是相信自己和孩子當初的選擇。

 

大部份的家長未必能接受那種無法立竿見影的教學方式啊!

 

再者,例如數學課,為了有教無類,教一次學不會就教二次、三次、四次,課上不完就利用第八節繼續教,再學不會就補習,但段考分數還是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的強項不同。

 

數資班的進度無法這樣

 

我家孩子,從小數學很少考 100分,不是不會寫,往往是寫太快,思考跳躍太快,想趕快寫下一題,在寫答案時常常以為自己已經寫完了。 小一、小二答案還寫注音時,音調沒標,句號沒寫、國字少了某一筆劃,反正總是要被扣幾分,是常有的事。但我們知道他不是不會寫!

 

進入資優班後,這樣的情形仍然不時發生,但他在意的從來不是分數,是怎麼可以解出更多的數學題。這部份我們只能勸說並試著理解他。

 

還好因為會考在即,他想取得好成績,所以現在作答會放慢速度。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養成所: 小孩應不應唸資優班不是一個「新鮮土雞一定要拿https://leplab.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htm

看到別人PO的文章裡提到:
在資優班逐年篩選的過程中被淘汰了,他就會被當成一般般的麻瓜,.......但說不定他會因此而覺得自己被制度選上又被制度遺棄,............




這個我有經驗,40年前,我剛上國中,新生入學測驗有性向測驗及智力測驗,我進了那所學校第一屆的資優班。

當年資優班被當成績優班來經營,全班 55 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段考,我都考了第 43 名,期末考後放寒假。




下學期開學,還來不及知道期末考是第幾名?我先得到的是被轉到普通班的訊息,莫名其妙進了資優班,又莫名其妙被退出資優班。


從此,上特殊課程需要換教室,若需要經過資優班教室,我都默默繞路,絕不經過資優班,因為覺得羞愧、覺得自己笨、覺得不好意思!
在教室走廊上遇到曾經的資優班同學,我連打招呼都不敢。




儘管到了普通班後,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重新找回信心,
但 40 年過去,當時的傷害一直無法抹去。




成績當然需要努力,但當時學校從沒說會有洮汰制度,應該說一開始連要成立資優班,要選人進入資優班都沒講過,我從沒特別去報名考資優班,連當時同學去補習班上的國中先修班也沒去過。




我印象很深刻,開學第一堂英文課,英文老師問全班同學,26 個英文字母有人不會的嗎?不會的舉手,只有一位同學舉手,我不好意思舉手,然後老師就說不會的同學自己加強,她就不教字母了。




一個連英文字母都還寫不全的我,當年到底是怎麼以新生入學測驗成績考進資優班,一直是個詸!

0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簡略做的桃園市_111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

自己簡略做的桃園市_111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

自己簡略做的桃園市_111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

自己簡略做的桃園市_111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

自己簡略做的桃園市_111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

自己簡略做的桃園市_111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邊有幾個朋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小孩升國中時選擇跨區就讀,詢問我們的意願,小孩都說想睡飽一點,因此家裡的二個孩子都直接就近在學區裡的國中就讀。

我自己也是一路從年少經歷聯考而來,深知國中、高中時期為了聯考,每天小考、抽考、週考、模擬考的日子有多無趣。所以當我偶然得知現在的資優班課程多元、抽離原來班級上課,以及常在假日安排校外活動等等,有別於從前年代的資優班 (資優班 = 績優班 )時,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有機會在苦悶的求學生涯中,多上點有趣的課程。

二年前女兒沒有通過資優鑑定,只差一點點,我安慰她,她還是很棒,屬於後天努力型。今年輪到兒子,原本他自己只想參加數資鑑定,不想參加英資鑑定,因為他之前聽姐姐說班上一個英資女同學,活動超多、超忙。但我一直覺得兒子的語文能力比數理能力更好,如果放棄英資鑑定,萬一數資鑑定又沒通過的話,那真的會很可惜!

以我對兒子的瞭解,他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孩子,不忙又無趣會覺得無聊,對於忙碌又有趣的校園生活反而能樂在其中。為了說服他,我密切留意學校網站公布的說明會時程,帶他去參加學校舉辦的說明會,讓他看看學校介紹資優班的課程內容,也聽聽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順道參觀上課教室的設備,然後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報名?當場我就看出他非常喜歡,很好!與其我說破嘴,不如用實際情況說服他,讓他願意二個資優鑑定都報名,我的目的達成。

公布初試通過名單,看到兒子二個鑑定都通過,我很高興,但沒有太驚訝,因為在我的預期當中。兒子國小六年的成績,大致在保持在前五,很少第一,因為有太多有趣的事情吸引他,他對什麼事都想知道,所以很難只專注在課業上,我們對孩子功課的要求不求第一,但要認真聽講,尊重老師,除了英文班,沒有上其他安親班,留在學校的課後托育班,可以寫功課及參加學校運動社團,免去接送的麻煩,多了安全又省了荷包。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兒子通過初試,但相熟的幾個同學,好幾個沒有通過初試。複試要另外再報名,有些同學因為錄取私中,複試就沒再報名了,因為私中沒有相關課程,就算通過鑑定也只是想測驗自己程度PR值在哪裡而已。

大概是因為疫情關係,111年的資優複試的日期,距離初試日期,將近二個月,時間托越久,我的焦慮感越重,本來想讓兒子輕輕鬆鬆去考試,有過就上,沒過就當學個經驗,壓根沒想到去找補習班。後來聽兒子說有同學去補數理,在等待複試的日子裡,讓我一度也想讓他去臨陣磨槍。上網爬了一些文章,也看了幾個老師分享,都覺得如果孩子有能力考上很好,但沒有的能力硬是補習考上資優班,將來有可能會害他追趕得很累,這樣的看法又讓我猶豫不前。和兒子討論需不需要幫他找個補習班惡補一下,他說不用,他也想試看看他自己能力夠不夠?所以我們達成共識,不找補習班,直接憑著腦袋裡的東西上陣。

後來兒子通過111年度資優鑑定的數理資優及語言資優,也就是雙資優。本來他有點小驕傲,覺得自己有點利害,後來國中資優班 IGP 會議當天,家長要簽到時,簽到表分成三份,排在我們前面的二個家長,被現場老師詢問孩子是數資班?英資班?或雙資優?第一個回答雙資優,第二個也回答雙資優,輪到我也回答雙資優,我看到雙資優那張簽到表上面有9個學生姓名,有一半來自不同學區,今年有這麼多雙資優的孩子決定就讀同一所國中,代表家長們都很肯定這個學校在近幾年的資優班辦得很成功,課程豐富多元,同時也不担誤原本的課業學習,所以會考的成績表現優異!哇!兒子即將有一群很棒的同學一起學習,我的心情比兒子還興奮,而他在知道有那麼多雙資優的同學後,收起驕傲的心態,要更努力學習才能和同學併肩。

六升七,從兒童進升為少年,除了私中的一小群學生,在7月中已開始新生訓練及超前上課,其他大多數的孩子都還在玩耍。資優班的資源比普通班多,在資優班的 Line   群姐裡,會有老師,甚至主任的各種活動分享,鼓勵這群新生踴躍參加,所以尚未真的進到國中就讀,就已經開始有一些免費的科學營隊、電腦課程,可以自由報名參加,其中有些是學校自己辦的,有些是其他團體或高中辦的。兒子對於提前參與這些營隊都很期待,也很興奮可以提早認識之後一起上資優班的同學。

在之前一月中報考前的說明會上,聽到校長的一段話一知半解,所以在四月份學校新生說明會後,我向校長確認得知,目前依照規定,因為資優課程是在數理課或英語課時,由原本S型編班的班級抽離,把資優生另外集中接受資優課程,為避免資源過度集中在資優生的身上,所以有每星期 10 小時的上限,如果每週數學5小時、理化4小時和英語4小時,這三科的總時數會超過 10 小時,雙資優生就得會面臨放棄某科資優課程的問題,放棄會覺得可惜,但又不得不抉擇要放棄哪一科,所幸今年遇到一群同樣是雙資優的家長,到時一定要和他們深入的討論這個難題。

文章標籤

西卡姐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